毕业实习》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080152S

课程名称

中文名:毕业实习

英文名: Gradua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修读类别

学位

学   分

3.0

学   时

3周

开课学期

第8学期

开课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系

适用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方向

先修课程

陶瓷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

后续有关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

主讲教师/职称

付华/教授、于刚/副教授、秦国强/副教授、吴红亚/副教授、杨治刚/讲师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实习表现(40%)+实习报告(40%)+实习答辩(20%)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陶瓷工艺学》,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吴建锋,徐晓虹,陈袁魁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

(3)《耐火材料》,薛群虎,徐维忠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

(4)《玻璃工艺学》,赵彦钊 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课程性质和目标

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实习,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实习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方向相关工作的内容,获取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相关行业工作的经验,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并整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资料,为完成毕业论文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实习认识社会的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 解释和分析无机材料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特点和产品市场应用,分析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设计所涉及的一系列设计规范、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 认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文化及材料生产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
  2. 解释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程问题,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安全、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问题;
  3. 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在实践中理解生产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4. 能通过实践和专家讲解等方式正确评价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防止对环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5. 培养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准确阐述观点、清晰思考和明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6-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应用规范,认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文化及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课程目标1、2

2

毕业要求6-2

能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正确分析和评价材料产品生产、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目标1、3

3

毕业要求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课程目标1、4

4

毕业要求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能正确评价材料生产、使用和废弃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课程目标1、5

5

毕业要求10-1

能通过口头、书面、报告、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就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6

2、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实习

教学

第一部分 实习动员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6-1

第二部分 校内讲座

课程目标1、2

毕业要求6-1

第三部分 校外实践

课程目标1、2、3、4、5

毕业要求6-1、6-2

第四部分 撰写报告

课程目标1、2、3、4、5、6

毕业要求6-1、6-2、7-1、7-2、10-1

第五部分 实习答辩

课程目标2、3、4、5、6

毕业要求6-1、6-2、7-1、7-2、10-1

三、教学内容

序号

教学环节

教学要求

学时

(天)

具体教学内容

1

毕业实习动员

1.认识毕业实习的目的、要求;

2.认识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

3.注意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0.5

实习安全教育、实习目的、任务和意义介绍

2

校内讲座

1、认识相关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2、认识产品的应用和开发现状。

1.5

通过企业专家讲解,认识实习企业相关情况、产品的应用和开发现状。

3

校外毕业实习

1、陶瓷材料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2、工艺参数的设置原理和修正方法;

3、国家产品相关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4、对所生产的产品通过检验进行评价。5、认识材料生产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6、评价材料生产、使用和废弃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

10

1、企业指导教师讲解产品质量标准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2、生产车间各工段进行实习,熟悉相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检测方法等。

3、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4

校内撰写实习报告

1.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处理数据;

2.按照学校相关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2

报告格式要求、书写思路的介绍

5

讨论与答辩

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对实习进行总结答辩。

四、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本课程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实习动员和实习预备中采用“讲授法”,讲授过程中主要采用 “讲授与图片和视频结合法”,让学生认识实习的目的,初步实习所涉及的内容和基本知识。

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实习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触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实习的效果。

在撰写实习报告过程中,主要采用“辅导法”和“讨论法”,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答辩,使学生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促进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2.教学手段

(1)企业专家校内讲座:邀请校外企业专家作报告,针对先进陶瓷行业的应用和开发现状进行介绍,让学生对社会需求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习效果。

(2)建立小组讨论机制:3~4人为1小组,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集中讨论,并做好相关记录,备查。

(3)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企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努力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4)实习答辩:实习结束后召开座谈答辩会,学生就实习期间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交流能力。

3.课外阅读要求

推荐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校园网资源(校园网数据库)、图书馆资源(期刊、专业文献)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拓展专业视野,紧跟行业发展前沿。

4.多环节训练

(1) 实习表现(出勤情况、实习态度和实习记录)

(2) 实习报告

(3) 实习答辩

五、课程综合记分方法

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由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答辩三个环节构成,最终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评出实习成绩。内容须覆盖全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各考核环节及所占比重见下表:

考核环节

比重(%

实习表现

40

实习报告

40

实习答辩

20

总计

100

(注:无故旷勤1/3者,课程成绩为不及格。)

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如下:

  1. 实习表现:

实习表现(40%):包括出勤情况、实习态度、团队协作和实习记录四个方面。评分标准如下:

实习表现评分标准

观测点

85~100(优)

75~84(良))

60~74(中)

<60分(不及格)

出勤情况

出勤率100%,无迟到和早退现象

出勤率不低于85%,极少迟到和早退

出勤率不低于70%,较少迟到和早退

出勤率不足60%,经常迟到和早退

实习态度

认真踏实肯干,积极参与,虚心好学,受到实习单位高度赞扬。

认真踏实,表现比较积极,虚心好学,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工作比较认真,对所交给的任务能基本完成,无明显失误。

工作不认真,对交给的任务没有按期完成,或出现明显失误。

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突出,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效率高。

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效率较高。

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但配合完成任务的效率不高。

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差,无法协作完成任务,因此造成任务拖后的现象。

实习记录

非常详细的记录实习过程,全面总结问题,书写工整。

较为详细的记录实习过程,基本全面总结问题,较为工整。

实习过程记录相对不足,问题总结不全面,稍显凌乱。

实习过程记录严重缺失,问题总结严重缺失,书写凌乱。

 

  1. 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书写工整性和规范性;(2)实习过程描述和分析; (3)实习收获和归纳等。评分标准如下:

实习报告评分标准

观测点

85~100(优)

75~84(良))

60~74(中)

<60分(不及格)

书写工整性和规范性

非常工整,能按照要求进行书写

较为工整,基本能按照要求进行书写

稍显凌乱,但要点基本都有

书写凌乱,缺失要点。

实习过程描述和分析

过程描述非常详细,图片详尽,分析合理

过程描述较为详细,图片较全,有比较合理的分析

过程描述不太详细,有少量现场图片,分析较缺乏

过程描述简单,基本无图片,基本无分析或分析不合理

总结归纳能力

能够将实习过程的收获完全归纳于文字形式,内容不虚夸,体会深刻。

能够较好地将实习过程的收获表达出,层次感和整体性较好

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部分未能完全体现实际情况,但整体较好。

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部分无法体现实际情况,字数不符合要求。

 

  1. 实习答辩

主要有两方面观测点:(1)实习收获:学生本人结合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进行阐述。(2)问题交流:学生提出实习期间存在的一些疑问,并展开交流答辩。(3)回答问题:概念清楚,逻辑性强,观点正确。评分标准如下:

实习答辩评分标准

观测点

85~100(优)

75~84(良))

60~74(中)

<60分(不及格)

实习收获

阐述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内容充实。

思路较为清晰;语言表达较为流畅;内容较为充实。

思路基本清晰;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内容尚可。

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流畅,内容严重不足。

问题交流

提出疑问并展开交流的主动性强;所提问题对实习效果的提高有重要参考意义。

能够提出疑问并展开交流;所提问题对实习效果的提高具有一定意义。

能够提出疑问并展开交流,但所提问题对实习效果的提高意义不大。

不能提出疑问并展开交流。

答辩过程

准备充分,汇报PPT美观,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

准备较为充分,汇报PPT较为美观,回答问题较为流利,基本概念清楚较为清除,主要问题回答较为准确。

准备基本充分,汇报PPT不够美观,回答问题思路不够清晰,基本概念有些不太清楚,但主要问题回答基本准确。

准备不充分,汇报PPT凌乱,无法回答问题,不回答要点严重偏离。

六、评估方法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基于课程目标(即预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包括:1)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2)收集学习活动中各种学习成果的评估资料;3)分析和评估实际的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判断。4)写出反思和持续改进报告(包括评估过程、评估结果、教学反思和持续改进)。

课程目标1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认识材料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产品市场领域。

结合实习观摩,认识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学会关键设备的操作使用,厂区布局。

实习表现、

实习报告

企业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撰写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课程目标2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认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文化,以及材料生产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

企业专家介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文化,讲述特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

实习表现

出勤情况、日记撰写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课程目标3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认识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设计所涉及的一系列设计规范和安全健康问题。

生产规范、标准和原则的学习,体会企业社会责任(安全、健康、法律、文化等)的内涵。

 

实习表现、

实习报告

企业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撰写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课程目标4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认识材料生产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生产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通过实习单位人员讲解和观摩实习,认识企业环评资质的办理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实习表现、

实习报告、

实习答辩

日记和报告撰写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座谈体会讲述的准确性。

 

课程目标5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具有评价材料生产、使用和废弃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会上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相关评价方法和原则。

实习表现、

实习报告、

实习答辩

方法选择的准确性。

 

课程目标6的评估设计

学习成果

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预期学习成果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预设的学习任务

观测点

培养学生撰写报告、准确阐述观点、清晰思考和明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撰写实习报告;

完成答辩环节

实习报告

实习答辩

 

七、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1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周期定为每2年评价一次。设置达成度目标值,采用成绩分析法进行评价。评价所需要的毕业要求及权重参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及权重》,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2 持续改进机制

  1. 建立持续改进制度
  2. 成立本课程持续改进组组员:于刚、秦国强、吴红亚、杨治刚
  3. 3 本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4. 组长:付华

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通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评价,而且重视结合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学生的反馈意见。实习指导教师及时记录生产实习过程中实习基地生产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主动征求实习基地对实习大纲的意见,并作合理调整。

此外,每年对校外实习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研,结合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等企业的最新发展,调整下一年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方案。

 

制表: 于刚 审核: 付华 批准:          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