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 (B)》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010828L

课程名称

中文名: 路基路面工程 (B)

英文名: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A)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修读类别

必修

学   分

2.0

学   时

32

开课学期

第7学期

开课单位

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土质与土力学、理论力学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路基路面工程(第4版)》黄晓明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路基路面工程》马立杰/王宇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路基路面工程(第3版)》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路基路面工程》黄晓明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路基路面工程》肖念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现代道路路基路面工程》,尤晓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路基路面工程》,李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课程简介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属于土木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路基路面工程材料特性、车路环境等影响因素,路基支档防护加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路面排水等方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认识路基路面工程相关方面的施工工艺特点、方法,熟悉路基路面结构层材料的试验及检测方法,同时对路面养护与管理等也要有所认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对路基路面工程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辨证的思维。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1

毕业要求1-4

能综合分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之间关系,通过检测和问题分析,就复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

2

毕业要求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毕业要求3-2

能够设计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或者施工方案,能经过安全、施工工艺和技术经济分析,优选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4

毕业要求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能运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手段,独立设计研究方案。

5

毕业要求5-2

能针对复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问题,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先进的制备和加工手段进行结构分析、性能优化和新产品开发。

6

毕业要求6-1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应用规范,认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文化及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7

毕业要求10-1

能通过口头、书面、报告、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就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理论

教学

第一章 绪论

毕业要求1.4

第二章  路基土的特性及荷载.变形特性

毕业要求1-4、2-1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四章  路基变形分析与稳定性验算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五章 路基的防护与加固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六章 路基施工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七章 路基的养护与维修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八章 交通荷载及路面设计参数

毕业要求1-4、2-1、3-2、4-1、10-1

第九章  碎(砾)石路面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十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

毕业要求1-4、2-1、4-1、6-1、10-1

第十一章  沥青路面及其结构设计

毕业要求1-4、2-1、4-1、6-1、10-1

第十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

毕业要求1-4、2-1、4-1、6-1、10-1

第十三章  路面施工

毕业要求1-4、2-1、4-1、6-1、10-1

第十四章  路面养护与管理

毕业要求1-4、2-1、4-1、6-1

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 具备本课程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
  2. 能够运用数学、力学等知识进行路基路面的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问题。在知识要求方面,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
  3. 通过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学生应在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路基加固、防护及支挡工程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和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设计与计算能力;在路基和路面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以及路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终,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设计,解决路基路面工程中设计及施工的关键问题。
  4. 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的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正确使用工具书,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撰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实验及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通过理论教学并结合课内实验,使学生具备研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加深对课堂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全面认识,逐步提高运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典型工程参观过程中,学生应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多问勤练,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
  6. 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7. (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6标

毕业要求1.4

课程目标1、2、3

毕业要求2.1

课程目标1、2、4

毕业要求3.2

     课程目标1、3、4、5、6

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1、4、5、6

毕业要求5.2

   课程目标1、2、4、5

毕业要求6.1

   课程目标1、2、3、6

毕业要求10.1

课程目标1、3、4、6

教学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32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支撑课程目标1、2、3)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该课程的基本框架,认识道路工程发展概况、路基土的分类、公路自然区划及路基干湿类型,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 本章教学内容
  1. 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2.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3.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4. 路基土的分类
  5. 公路自然区划
  6. 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7. 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8. 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求认识各种基本概念和术语,在学习过程中联想所见过的路基路面特征。

难点: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第二章 路基土的特性及荷载.变形特性(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支撑课程目标1、2、3)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弄清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基本概念,路基的主要病害种类。重点学习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

2 本章教学内容

  1.  路基土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2.  路基湿度状况及路基临界高度 包括: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路基于湿类型,路基土的基质吸力与饱和度, 路基的临界高度
  3.  路基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路基受力状况,路基工作区,路基土的受力特性, 路基的强度指标,路基的回弹模量参数及CBR要求
  4. 路基设计参数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本概念,如轮胎当量圆半径、路基工作区、地基反应模量、累积变形、路面疲劳破坏等。

难点:路基的主要病害种类,解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3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5.2;支撑课程目标1、2、3、4、5)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基本概念和一般路基设计包括的内容。

2 本章教学内容

  1. 一般路基的概念及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般路基设计的内容。
  2. 路基断面设计:路基断面形式,路基断面设计。
  3. 路基填料的选择:不同路基主的路用性能,路床填料选择,路堤填科选择。
  4. 路基边坡设计:路基边坡坡度,路堤边坡,路堑边坡。
  5. 路基排水设计:排水的目的与要求,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排水的具体设施。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路堤、路堑的概念,能正确区分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路基的图,路基宽度、高度,路基边坡坡度和路堑边坡坡度的含义和变化特点。

难点:一般路基设计包括的内容,路基附属设施,排水的具体设施。

第四章 路基变形分析与稳定性验算(3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5.2;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章知识对路基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与方法,陡坡路堤稳定性验算方法;认识路基边坡失稳现象。

2 本章教学内容

  1. 直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2. 曲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3. 软土地基的路基稳定性分析
  4. 浸水路堤的稳定性分析
  5. 路基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线滑动面与曲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分析

难点:软土地基与浸水路堤的路基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第五章 路基的防护与加固(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5.2;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章知识对路基防护的基本类型,路基的坡面、防护冲刷防护的方法,挡土墙的分类及特点、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设计;认识重力式挡土墙的基本构造与布置、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

2 本章教学内容

  1. 坡面防护种类与方法
  2. 冲刷防护种类与方法
  3. 软土地基加固类型
  4. 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5.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6. 挡土墙设计原则
  7.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8. 浸水路堤挡土墙设计
  9. 地震地区挡土墙设计
  10. 轻型挡土墙
  11. 加筋土挡土墙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坡面防护、堤岸防护的类型及其概念;挡土墙的类型、构造、设计原则;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及稳定性验算

难点: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及设计方法。

第六章 路基施工(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4.1;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土质与石质路基施工方法,熟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认识石方路堤的填筑与压实、土石混合路堤施工方法、石质路堑开挖方式、机械、爆破原理、爆破方法与安全技术管理。

2 本章教学内容

  1. 土质路基施工要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路基填筑施工;土质路堑施工;路基的压实与质量控制。
  2. 土质路基压实曲线绘制方法。
  3. 石方路堤的填筑与压实;土石混合路堤施工;石质路堑开挖方式与挖方机械;石质路堑爆破施工原理;石质路堑爆破方法与安全技术管理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石路基压实控制因素,石质路基爆破方法。

难点:土质路基压实曲线,土石混合路基施工方式。

第七章 路基的养护与维修1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4.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路基的坚实和稳定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和强度,因此必须做好路基的养护维修工作,以保证路基坚实稳定,排水性能良好,各部分尺寸和坡度符合原设计要求,加固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保持路基处干良好的技术状态。

2 本章教学内容

  1.  整修路肩、边坡,修剪路肩杂草,清除挡墙、护坡、护栏板、集水井和泄水槽内的杂物。
  2. 疏通、改善、维修边沟、排水沟等排水系统,修理路缘石。
  3. 小段开挖、铺砌边沟。
  4. 维修草坪、植被及各种防护构造物。
  5. 清除路基塌方,填补缺口,检查险情,防止水毁。
  6. 局部整修挡墙、护坡、泄水槽污工。
  7. 加固路肩。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路肩边坡的养护,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和维修。

难点: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和维修。

第八章 交通荷载及路面设计参数(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4.1、10.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对交通荷载及其对路面的作用,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交通量,路面材料设计参数等熟悉。

2 本章教学内容

  1. 交通荷载及其对路面的作用,包括车辆的种类,汽车的轴型,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交通分析等。
  2.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交通量,包括标准轴载,轴载换算,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的调查与分析
  3.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材料,级配碎石等参数进行分析。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荷载及其对路面的作用,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交通量,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难点:标准轴载,轴载换算,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路面材料设计参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九章 ()石路面(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3.2、4.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碎、砾石路面强度形成机理、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变形积累、碎、砾石路面与基层等内容。级配、磨耗层等重要概念。

本章要认识级配碎(砾)石路面、优质级配碎石基层及碎(砾)石路面的养护、维修等内容。

2 本章教学内容

  1. 碎、砾石路面的力学特性,介绍碎、砾石路面的强度构成,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碎、砾石材料的变形积累。
  2. 碎、砾石路面与基层,介绍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泥灰结碎石路面及填隙干压碎石基层等内容。
  3. 级配碎(砾)石路面
  4. 优质级配碎石基层
  5. 碎(砾)石路面的养护,简单介绍磨耗层与保护层、碎(砾)石路面养护维修与改善等内容。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碎、砾石路面强度形成机理、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变形积累、碎、砾石路面与基层等内容。级配碎(砾)石路面、优质级配碎石基层及碎(砾)石路面的养护、维修等内容。

难点:级配碎(砾)石路面构成及养护。

第十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3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4.1、6.1、10.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疲劳特性、干缩特性及温度收缩特性和主要的概念;熟悉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强度形成原理、影响强度的因素及石灰土基层缩裂防治、石灰土混合料设计,水泥稳定类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等内容。

2 本章教学内容

  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性,介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疲劳特性、干缩特性及温度收缩特性。
  2. 石灰稳定土基(垫)层,介绍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影响强度的因素、石灰土基层缩裂防治、石灰土混合料设计等内容。
  3. 水泥稳定土基(垫)层,介绍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强度形成原理、影响强度的因素、材料要求及混合料组成设计等内容。
  4. 工业废渣稳定基层,介绍工业废渣稳定基层对材料的要求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分别介绍石灰煤渣类基层和石灰粉煤灰类基层的概念、施工等内容。
  5.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与水泥混凝土基层设计及施工。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疲劳特性、干缩特性及温度收缩特性和主要的概念;熟悉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强度形成原理、影响强度的因素及石灰土基层缩裂防治、石灰土混合料设计,水泥稳定类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等内容。

难点:石灰土基层缩裂防治、石灰土混合料设计,水泥稳定类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与水泥混凝土基层设计及施工。

第十一章 沥青路面及其结构设计(4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4.1、6.1、10.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沥青路面的强度构成原则,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温度稳定性;熟悉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技术特性分类,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设计;SMA的组成特点和基本特征等。生熟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基本内容,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与设计标准、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的弯拉应力及剪应力计算等内容。

2 本章教学内容

  1. 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沥青路面的强度构成原则、施工工艺、技术特性分类,沥青路面类型的选择。
  2.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温度稳定性,介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性、应力-应变特性、疲劳特性,沥青路面的温度状况,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性。
  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介绍沥青混合料的三种组成结构。
  4.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介绍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矿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等内容。
  5. SMA的组成特点和基本特征
  6.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7. 沥青路面的损坏状态
  8. 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9.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0. 路面结构层弯拉应力及剪应力计算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沥青路面的强度构成原则,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温度稳定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SMA的组成特点和基本特征。要求学生熟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基本内容,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公路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的弯拉应力及剪应力计算等内容。

难点: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设计指标和标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我国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排水设计,沥青路面改(扩)建设计。

第十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3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4.1、6.1、10.1;支撑课程目标1、2、3、5、6)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学生应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任务和设计内容;认识力学模型和计算理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温度应力分析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尺寸的确定等内容。

2 本章教学内容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介绍土基和基层、混凝土面板、排水要求、接缝的构造与布置、接缝材料及技术要求等。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任务和设计内容
  4. 力学模型和计算理论,介绍弹性地基板理论、弹性多层体系理论。
  5. 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介绍文克勒地基板的荷载应力分析、弹性半空间体地基板的荷载应力分析等内容。
  6.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讲授胀缩应力、翘曲应力的概念及计算。
  7.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尺寸的确定,介绍交通分析、荷载疲劳应力分析、温度疲劳应力分析、混凝土板尺寸检验及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等。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要求学生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任务和设计内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尺寸的确定等内容。

难点:弹性地基板经典理论,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及设计指标与标准,路面结构设计的可靠度理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

 

第十三章 路面施工(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4.1、6.1、10.1;支撑课程目标1、2、5、6)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级配碎石层施工工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方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

2 本章教学内容

  1. 级配碎石层的施工,熟悉级配碎石施工的一般规定,材料的具体要求,配制方法,施工工艺,碾压工艺等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熟悉规范的一般规定,拌合方法,施工工艺,碾压的注意事项,检测标准等内容。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级配碎石层的施工工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

难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 路基路面养护与管理(1学时)支撑毕业要求1.4、2.1、4.1、6.1;支撑课程目标1、5)

1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路基技术状况评价与养护标准, 技术状况评价及对策。

2 本章教学内容

  1.  路基技术状况评价与养护
  2. 路面功能与技术状况评价
  3. 路面状况调查评定与一般养护对策
  4.  路面主要病害与防治
  5.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认识路面状况调查评定与一般养护对策,认识路面主要病害与防治。

难点: 路基技术状况评价与养护,路面功能与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制表: 严战友 审核: 课程群带头人 批准:       发布日期:    

 

路基路面工程 (B)》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代码

010828L

课程名称

中文名: 路基路面工程 (B)

英文名: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A)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修读类别

必修

学分

2.0

学时

32

主讲教师/职称

王祥琴/教授、卜建清/教授、张永满/讲师、于炳炎/副教授、严战友/副教授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20%)+(30%)+(50%)

课程简介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属于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路基路面工程材料特性、车路环境等影响因素,路基支档防护加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路面排水等方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认识路基路面工程相关方面的施工工艺特点、方法,熟悉路基路面结构层材料的试验及检测方法,同时对路面养护与管理等也要有所认识,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对路基路面工程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辨证的思维。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1

毕业要求1.4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核心知识及其应用。

2

毕业要求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毕业要求3.2

能够设计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或者施工方案,能经过安全、施工工艺和技术经济分析,优选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4

毕业要求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能运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手段,独立设计研究方案。

5

毕业要求5.2

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资源、工程工具分析和处理计算、实验、设计等数据

6

毕业要求6.1

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7

毕业要求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书面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理论

教学

第一章 绪论

毕业要求1.4

第二章  路基土的特性及荷载.变形特性

毕业要求1.4、2.1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四章  路基变形分析与稳定性验算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五章 路基的防护与加固

毕业要求1.4、2.1、3.2、5.2

第六章 路基施工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七章 路基的养护与维修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八章 交通荷载及路面设计参数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九章  碎(砾)石路面

毕业要求1.4、2.1、3.2、4.1

第十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

毕业要求1.4、2.1、4.1、6.1

第十一章  沥青路面及其结构设计

毕业要求1.4、2.1、4.1、6.1

第十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

毕业要求1.4、2.1、4.1、6.1

第十三章  路面施工

毕业要求1.4、2.1、4.1、6.1

第十四章  路面养护与管理

毕业要求1.4、2.1、4.1、6.1

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 具备本课程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
  2. 能够运用数学、力学等知识进行路基路面的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问题。在知识要求方面,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
  3. 通过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学生应在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路基加固、防护及支挡工程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结构和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设计与计算能力;在路基和路面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以及路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终,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设计,解决路基路面工程中设计及施工的关键问题。
  4. 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的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正确使用工具书,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撰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实验及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通过理论教学并结合课内实验,使学生具备研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加深对课堂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全面认识,逐步提高运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典型工程参观过程中,学生应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多问勤练,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
  6. 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7. (2)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6标

毕业要求1.4

课程目标1、2、3

毕业要求2.1

课程目标1、2、4

毕业要求3.2

     课程目标1、3、4、5、6

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1、4、5、6

毕业要求5.2

   课程目标1、2、4、5

毕业要求6.1

   课程目标1、2、3、6

毕业要求10.1

课程目标1、3、4、6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道路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学习该课程应在已土质土力学、道 路材料、工程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出版的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来。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课堂 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全面相关知识的目的。为此,我们认为除了系统的课堂教学之外, 应配合组织实地参观、实物鉴别、课程作业、施工实习等辅助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更应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其他实践性的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更为重要。在本课程的授课中主要采用“案例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实施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本科生教材中,《路基路面工程》 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关路基工程方面的,第二部分是有关路面工程方面的。路基与路面工程的特点是:两者均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路基 部分受路线所通过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状况的影响显著而路面部分,则受其所承担的交通荷载作用的影响显著。讲授《路基路面工程》时,路基部分的学时数可占总学时数的42%,其内容包括: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路基稳定性分析,路基防护与加固,挡土墙设计理论与方法,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土质路基施工;路面部分的学时数可占总学时数的50%,其内容包括: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沥青路面及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有关《路基路面工程》试验的内容可占总学时数的8%。

②课堂讲授应抓住主线突出重点,课堂教学在讲授《路基路面工程》时,应围绕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讲授与路基路面工程密切相关的材料特性、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水 文地质状况、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车辆荷载对路基路面工程的影响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满足行车荷载需求并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进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对路基路面工程的影响及修建路 基路面工程的材料应满足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③处理好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内容的协调关系 在《路基路面工程》涉及的内容范围广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应以讲授基本概念为主,并突出重点内容:比如公路自然区划与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关系、土基回弹模量、轴载等效换算的原则、疲劳方程、土质 路基的压实度、路基边坡稳定系数的含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弯沉值、计算弯沉值、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荷载 应力、温度疲劳应力、设计基准期、目标可靠度等。

④《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有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可对课堂上所学过的有关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理论和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实验教学包括两部分内容: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和延度的测定。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沥青材料性能的认识。上述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三个环节的内容既密切相关又互相补充,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可初步《路基路面工程》的主要内容。

⑤加强对实习环节的重视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和对工程的感性认识。对于路基路面工程而言,除了应重视课堂教学之外,还必须重视课内实习环节。由于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的主要部分,是在天然地表按着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修筑而成的人工构造物,因此,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于路基路面结构各组成部分的认识。在对路基路面进行认识实习的过程中,应向学生讲述清楚这些专业术语的含义:路堤、路堑、路基边坡度、边沟、截水沟、路面结构构成、路拱、中央分隔带、路肩等。在道路施工现场或道路建筑材料生产场所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实物鉴别。在进行实物鉴别的过程中,学生应能准确认别粉土、粘土、砂土、 石灰、粉煤灰、二灰土、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及不同种类沥青混合 料等道路用建筑材料。熟悉从路基到路面的施工过程。学生应熟悉土基、下路堤、上路堤、下路床、上路床、路面的垫层、 基层、面层等结构层的施工过程及自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行车荷载对路基路面相应结构层的影响和基本要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每届学生特点略有不同,根据内容需要可在部分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或学生讲授部分内容等,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促进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教学手段

本课程利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两种手段相结合进行授课,“多媒体”可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板书”可用于辅助表达,二者充分发挥优势,可扬长避短。

具体施工过程采用“教学录像”,使学生在课内实验后再次更深刻的理解实验现象和破坏形态。

课外阅读要求

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如采用互联网资源、校园网资源(校园网数据库)、图书馆资源(期刊、专业文献)等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既能辅助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专业视野。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考核目标

考核的目标是衡量学生对本课程毕业要求综合的达成情况。最终成绩是最好的反应学生对本课程毕业要求综合的达成情况。若最终成绩评定通过,表示学生至少“及格”达成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若未通过,表示未达成本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未达成本课程毕业要求的学生需重新学习。

2 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按照考核方式采取不同的做法: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可通过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等综合评定。该部分成绩由理论课老师整理评定。本课程出勤占30%,课堂表现占20%,作业占50%;无故况勤1/3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作业未交1/3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最终得分作为该部分成绩。期中考试在该课程授课中间的周末进行,具体进行弹性控制,学院统一安排考场与监考,阅卷组教师按规定统一阅卷,统一录入成绩。期中考试成绩不足40分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最终得分作为该部分成绩。在期末考试周进行,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整个流程。

3 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为百分制。考试内容须覆盖支撑全部毕业要求指标的授课内容。课程重点内容约占全部考试内容的80~90%,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约占考试内容的50%,计算部分约占考试内容的50%。期末成绩评定参考平时出勤、作业、考核等,未完成平时要求者,不许参加期末考试;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1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周期定为每2年评价一次。设置达成度目标值,采用成绩分析法进行评价。评价所需要的毕业要求及权重参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及权重》,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2 持续改进机制

  1. 建立持续改进制度
  1. 成立本课程持续改进组。
  2. 由课程持续改进组组长负责组织执行并监督持续改进过程。
  3. 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1. 成立本课程持续改进组组员:王祥琴/教授、卜建清/教授、张永满/讲师、于炳炎/副教授、严战友/副教授
  2. 组长:王祥琴/教授
  3. 本课程持续改进方法
  1. 平时成绩考核机制:根据每届学生学情,课程组教师须每4周汇总统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各项指标,及时调整学生的状态,并做相应记录。
  2. 期中考试考核机制: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各部分试题得分情况,将统计结果用于及时改进。
  3. 期末考试考核机制:对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各部分试题得分情况,将统计结果用于整体分析研究该门课程,将补考学生及在下一届学生进行改进。
  1. 本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1. 针对平时成绩考核,采取座谈会、讨论组、成立学习小组、与学生单独交流等措施改进。
  2. 针对期中考试考核,采取课后统一辅导、针对普遍问题课堂统一讲解等措施改进。
  3. 针对期末考试考核,根据学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和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对补考的学生采取统一辅导等措施改进。  制表: 严战友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